1、发病症状
小麦全蚀病在其各个生长阶段都有着发病可能性。在幼苗分蘖期时,茎基部黄化,出现缺水缺肥状。初生根与地下茎部颜色变黑,严重的时候次生根出现同样症状。在抽穗期时,植株变矮,颜色变浅,生长速度下降,叶片、叶穗的颜色也会受到影响而不一致。高湿的时候出现基腐等现象,导致植株干枯。在小麦成熟的鹅时候,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的话,那么病株的叶鞘中会出现黑色颗粒的子囊壳。
2、传播途径
全蚀病的病菌会遗留在土壤及病残体内进行越冬越夏,在环境适宜的时候,成为主要的侵染源。而种子也是携带病菌,导致全蚀病发病的主要原因。冬季小麦种子萌发不久时,越夏病菌就会对小麦种根造成危害。然后在受害种根内进行越冬,在第二年小麦进入返青期时,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加快。然后逐渐危害到分蘖节及茎基部,侵染1、2节,导致小麦茎基受害逐渐死亡。
3、防治方法
我们播种前要将种子放在50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一刻钟左右。或者是用托布津等药剂浸种。在发病区域要注意控制好种子,防止外调。如果发病情况比较轻的话,那么要及时作出扑灭性的措施。实行禁种,适当水旱轮作。抑制病菌的活力,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充分发酵腐熟。然后施足农家肥作为基肥,充分利用农家肥的发病作用,在种植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种。
4、药剂防治
在种子播种前用立克秀进行拌种工作,防治效果可达到90%左右。如果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的话,那么要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兑水进行拌种。在播种后3-4周时,使用粉锈宁进行垄喷一次,然后在第二年春季再喷洒一次。减少全蚀病的发病率,最后我们还要做好地下虫害的防治工作,避免危害严重。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运富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运富春立场。